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怀念旧版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活动 >> 正文

教学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第三期“悦读经典”分享会活动
发布日期: 2024-06-06 浏览次数:

2024年6月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三期“悦读经典”分享会在2教A207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臧晓琳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班级学生代表共同参与此次分享会。

undefined

本次“悦读经典”读书分享会的阅读篇目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分享会上,王菲、夏小惠、刘璐璐等十二位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悟,臧晓琳老师从实践、人的思维、人和环境的关系等多个维度出发,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带领大家深入领略《提纲》中蕴含的哲学智慧。王菲着眼于人和环境、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如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思考,指出要做到实践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夏小惠从人本身和人的情感的角度出发,指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的先祖在古代实现了群体性的社会化生活,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劳动进化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人,人的情感正是对这一高级形式的反映。刘璐璐分享了对对象、现实和感性的认识,认为新唯物主义就是要把对象、现实和感性当做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其中,理解感性既要有感性主体又要有人产生感性的来源,即外界的事物或外界的环境。高惠盈从本书的篇章结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分享,认为其内容可以大致划分为三部分,指出《提纲》是马克思脱离其人本主义的范式向以实践为核心的范式过渡的标志,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王冉冉针对费尔巴哈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部分进行了分享,指出马克思在《提纲》中首次系统论述了科学的发展观,驳斥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对新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党光磊则结合社会现实分享了他对第十一条内容的深刻感悟,指出只重视理论的思辨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

undefined

本次“悦读经典”分享会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分享读书心得、交流阅读体会的平台,深化了同学们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认识与理解,激发了同学们不断阅读马恩经典著作,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能力。

撰稿:高惠盈 王知泉

摄影:高惠盈 杨琨婷

编辑(审核):刘煜昊

终审:赵立峰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实习和创业实训基地签约活动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第二期“悦读经典”读书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