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六期“悦读经典”分享会在2号教学楼A202教室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同赫老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全体学生共同参加此次分享会。

本次“悦读经典”读书分享会的阅读篇目是《尼格马可伦理学》第二卷及第三卷6到12节。会上,郑嘉、秦艺瑞等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悟。郑嘉解读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道德德性的养成这一观点。王铭宇分析了书中关于“伦理德性既不是出于本性,也不是反乎本性生成的”的论述。贾璟怡梳理了“德性如果既不是感情也不是能力,那么它们就必定是品质”这一判断的论证逻辑。刘羽洁则讲解了亚里士多德对合德性行为的阐述。秦艺瑞阐述了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与痛苦可作为判断德性品质的标准的原因。张安晨带领大家深入了解“善”和“道德德性”两个核心概念的内含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李田雨重点介绍了“勇敢”这一概念。邹士好深入探讨了“勇敢的人总是以境况所允许的最好方式,并按照逻辑各斯的要求,去感觉和行动。”这一观点的丰富内涵。张明菡分享了“伦理德行”的定义,认为伦理德性是一种关于人的欲望、情感和行为的品德。于魏欣则分享了“节制是快乐方面的适度”的观点。刘同赫老师对同学们的分享发言给予了评价并进行了深入总结。他称赞同学们能够精准把握书中要义,且分析透彻,展现出了对经典著作深刻的理解与思考。同时,刘同赫老师进一步强调了《尼格马可伦理学》在当代社会对于个人品德修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借鉴价值,鼓励同学们持续研读经典,不断提升思想境界与人文素养。

本期“悦读经典”分享会带领同学们深入领略了亚里士多德的智慧结晶,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哲学经典的浓厚兴趣,更促使他们反思自身道德实践与行为准则,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以更加坚定的道德步伐迈向未来。
撰稿:刘绪凯
摄影:刘绪凯 李静文
编辑:王雅文 李静文
审核:刘同赫
终审:赵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