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期“悦读经典”分享会在2号教学楼A317教室举行,杨同飞老师和2024级全体学生共同参加此次分享会。
本次“悦读经典”读书分享会的阅读篇目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P5——P59部分。会上,李田雨、孙嘉鸿、张雨涵等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悟。李田雨带领同学们深入剖析了黑格尔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阶级本质,点明其是资产阶级哲学,处在德国准备1848年革命的时代。孙嘉鸿讲解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剖析了“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一命题,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张雨涵则深刻分析了黑格尔哲学方法和体系的矛盾,指出黑格尔本人未能从辩证方法中作出革命结论,其体系的保守性闷死了革命。秦艺瑞详细解读了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涵盖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以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两个层面。贾璟怡阐释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张安晨与同学们一同探讨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如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以及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等。林佳琳提出了施达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存在混乱,未能准确把握费尔巴哈哲学本质这一观点。胡昊鹍则总结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需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吸收最新自然科学成果,实现哲学领域革命性变革这一命题。活动最后,杨同飞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全面点评,并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成逻辑进行了讲解。他倡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鼓励大家读好书、真读书,享受阅读经典的快乐,把知识内化为素养本领,不断拓宽自身的阅读眼界,在崇敬经典中进步。
在本次“悦读经典”活动中,同学们深入钻研《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充分锻炼了资料挖掘、整合与深度剖析的能力,更为透彻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架构。本次活动激励同学们把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领悟马克思主义精髓当作一种生活必需,持续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让理论学习成为大家不断进步的思想引擎。
撰稿:刘绪凯
摄影:刘绪凯
编辑:王雅文 孙昕冉
审核:杨同飞
终审:赵立峰